第十七章 周延儒出击
万卷经笥>历史>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十七章 周延儒出击

面对千头万绪、上下摆烂的大明,各方利益群体,皆存有自留地的现象,以确保既得利益稳固,崇祯皇帝所能做的,就是相互制衡,利用皇权自带的优势,去一点点的打击。

和祖大寿、吴襄他们的交谈,崇祯皇帝觉得自己掩饰的很好,并没有叫他们觉察到,自己日后要除掉辽东将门。

在这水较深的三大营,先叫祖大寿他们充当鲶鱼,以减轻国朝不必要开支,崇祯皇帝觉得很有必要。

离开神枢营右哨驻地,崇祯皇帝将随驾的王在晋留下,跟在京营任职的那帮勋戚,好好交流一番,以起到敲打作用。

“王伴伴,李如桢那边,招了没有?”

回乾清宫的途中,崇祯皇帝皱眉道:“另外李家那边,所查抄出的家财,包括隐藏起来的,都查明没有。”

作为袁案衍生出的一案,所谓抗税案,被杀的都是些小鱼小虾,真正的大鱼,被崇祯皇帝秘密扣押起来。

就李如桢先前在辽东所牵扯的事情,在天启朝那般被轻拿轻放的冷处理,要说在这背后没什么猫腻,崇祯皇帝打死都不相信。

已故宁远伯李成梁,多次出镇辽东,那李家的底蕴就不简单。

甚至在崇祯皇帝的心里,都已经笃定,所谓辽东将门的前身,其内部话语权,都掌握在李家手里。

要不是李如柏、李如桢哥俩不争气,最后都是因为贪生怕死,在一些关键时刻,坐视建虏八旗肆虐,不出兵驰援,间接导致大明在辽东蒙受损失,最终都先后被带回京城论罪。

这样的一种情况,致使李家在辽前出现真空期。

若非是这样的话,恐以祖大寿为首的祖家,也不能扛起辽东将门的大旗吧。

毕竟祖家真正在辽前崛起,也是靠着李成梁坐镇辽东时,被提拔了相应的官位,才得以积攒起浑厚的底蕴。

“李贼招了一部分,然事态要比预想中的严重。”

王承恩微微欠身,皱眉道:“皇爷…李家可能暗通建虏,甚至与八大贼,还有着不清不楚的联系。

当前内厂这边,对扣押的李贼等,正在加紧进行审讯,力求在最短的时间,撬开李贼他们的嘴。

针对李家的查抄,一直都是在秘密的进行,仅时下的查抄才不及半数,记档的银子、田产、珠宝古董等,就超过四百万两银子。

至于可能存在的隐藏家产,李贼他们还没有招出,奴婢会……”

“没成想在天子脚下的京城,还潜藏着个家贼硕鼠啊!”

崇祯皇帝神情冷然,打断道:“方正化他们回来之前,内厂要把案子办好,当前的朝局动荡,所以没人有心思和精力,将事情放在李如桢他们身上。

不过等到朝局明朗以后,那就又不一样了,朕不想在此事上被动,王伴伴应该清楚怎么做吧?”

“皇爷放心,奴婢定办好此事。”

大明国朝的财政收入,受上下摆烂、吏治**的环境影响,财政赤字是累年递增,这造成一种假象行为。

大明治下极度的缺银子。

可事实上果真是这样吗?

受贸易顺差的整体影响,纵使大明多数是明令禁止下海,然东南沿海地带的各方利益群体,勋戚、权贵、官绅、地主、海商等,都是无视这些政策的,一直在偷偷的对外进行贸易,每年都有不少白银流入。

这一代,一代,又一代,仅凭瓷器、丝绸、茶叶这三类海外追捧之物,谁都不知道,究竟有多少银子,流入到了大明。

‘这李家都能积攒这么多家财,只怕八大晋商那边,情况就变得更不一样吧。’吩咐完差事的崇祯皇帝,神情凝重的暗道。

‘扎根山西,背靠张家口堡,以钱财开路,借大明行经济制裁便利,秘密从事走私销赃贸易。

纵使行贿要花费不少银子,就八大晋商的家底,也绝对比时下的内帑厚实的多,这大明开眼的事情,可真是不少啊。’

虽说崇祯皇帝不愿承认,大明摆烂的程度,远比自己预想的要严重,不过事实胜于雄辩啊。

一个个表面哭穷,可实际上却富得流油。

这到底是道德的扭曲,还是人性的堕落呢?

文武失衡的政治生态,伴随时间的推移,导致诸多弊政和毒瘤形成,这不管从哪一方面看,都是皇权被削弱的体现。

类似明末出现的事情,若是敢搁到明初,仅太祖高皇帝他老人家,都必然会杀个血流成河,剥皮填草都是轻的。

点天灯,凌迟,车裂,腰斩……那都能变着花样使出来。

回到乾清宫这边,崇祯皇帝收拾好心情,既然摆烂已成事实,那他所能做的,就是一步步的拨正。

切忌心急。

切忌贪多。

大明现存的弊政和毒瘤,颇有盘根错节之势,将各方势力牵扯其中,似快刀斩乱麻之举,已然是不适合当前国情了。

连震慑各方势力的强军,都还没有真正的练出来,就大搞变革,大杀贪官污吏,搞的人人自危,那大明的皇帝,还是尽早换一位的好。

“皇爷,这是司礼监所收奏疏,其中周枢辅亦呈递的有。”在崇祯皇帝回到东暖阁,早就恭候多时的韩赞周,就捧着一摞奏疏,禀明给自家皇爷。

“朕就不看了,即刻移送到内阁去吧。”崇祯皇帝开口道:“叫韩爌他们,尽快拟定票拟,呈递到司礼监这边。”

“喏!”

看来周延儒已联系到朝中官员,将自己先前所定责任制,以奏疏的形式,准备展开相应的攻势了。

暂稳期所组的内阁,是以守旧派出身的大臣为主,若想赋予他们相对多的权柄,来辅佐自己处理朝政,那责任制就必须明确下来。

就大明现阶段摆烂的情况,倘若连责任制和追责制,崇祯皇帝都不能定下来,就算搞的事情再多,国营经济体发展的再好,那也架不住大明贪官的祸祸。

用责任制和追责制,来充当填充窟窿的填充物,是崇祯皇帝逆风翻盘的一项重要政治措施。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宋体楷书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偏大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女生逍遥软萌
语速
适中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上一章章节列表下一章>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