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固本培元(1)
万卷经笥>历史>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十九章 固本培元(1)

推动责任制和追责制,想在内阁落实下来,对熟悉大明的崇祯皇帝来讲,没有几天的时间,是票拟不出相应的意见的。

对此崇祯皇帝并不心急。

吏部有王永光管着,户部有毕自严管着,督仓场事有徐光启管着,兵部有王洽管着,都察院有韩继思管着,顺天府有孙传庭管着……

其实在不知不觉间,围绕京城朝堂,围绕京畿顺天府,一些重要位置,且不论出身哪个派系,至少务实的官员,都坐稳了各自的位子,且在做着该做的事情。

而在内帑这边,先前连调拨几十万两银子,都要认真思量。

但在先后搞出几次抄家行动,变得很是丰厚,家底很殷实。

纵使真发生什么变故,即便绕开了外朝,依靠内廷搭建的体系,崇祯皇帝也是游刃有余。

“陛下,这是李枢辅于宣府镇,所呈递回京的奏疏。”

王洽捧着奏疏,欠身道:“宣府镇通敌案,远比预想中的要复杂,幸得宣府巡抚郭之琮,宣府总兵官侯世禄,及曹文诏等将的协助。

擒获怀安卫、万全左卫、万全右卫等卫所,涉案的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等罪将三十七人。

另保安州、延庆州等处,抓捕自参将以下将领合……”

真是够有意思的啊。

这爆出的通敌案,一名地方官员都没有被抓,反倒是武将抓了一大堆,真是够符合大明风气的。

听着王洽所讲,翻看着李邦华所呈奏疏,崇祯皇帝神情冷然,心里却暗笑起来。

仅靠一帮卫所、要镇的将领,范永斗这帮汉奸走狗,能在宣府镇那边,罗织出这样一张大网?

“如此说来,宣府镇通敌案,到此也可告一段落了?”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合上奏疏,对王洽说道:“对那些被抓的叛将,你们军机处是什么意见?”

面对上下摆烂的大明,一味地去杀,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尤其是宣府镇这个地方,又显得尤为特殊和重要。

毗邻着草原之地,紧挨着大同镇,是拱卫京畿的边陲要镇。

似这样的一块战略要地,要真不顾一切的去杀,闹得人心惶惶,那必然会闹出大风波,兵变,甚至是更严重的情况,搞不好宣大一带就彻底乱了,继而威胁到京畿的安全。

好不容易才稳定住基本秩序,没有叫大明陷入到更大的混乱下,就因为揪杀一帮汉奸走狗,再叫大明陷入到混乱下,这个账怎么算,崇祯皇帝有自己的打算。

尤其是在自己的干预下,这建虏八旗进犯大明,所形成的己巳之变,并未像历史轨迹中的那般严重。

诸如宣府巡抚郭之琮等,围绕北直隶一带所任的要地巡抚,并没有在率部驰援京城的途中,发生什么意外,继而对北直隶治下,造成过大的伤害。

一直在心里将北直隶一带,视作是自己基本盘的崇祯皇帝,要考虑到当前的整体局势,所以闹得沸沸扬扬的通敌案,也是时候落下帷幕了。

“启禀陛下。”

王洽拱手作揖道:“臣等的意见,是查抄这些叛将名下所贪钱财、粮食等,充当宣大两地的军饷。

另外所涉叛将就地处决,传首宣大两地,以正国朝法纪,所空缺的一应位置……”

“前两项的意见,着办,军机处明发上谕。”

崇祯皇帝开口打断道:“至于空缺的那些位置,命曹文诏从勇卫营、天雄军两部,还有侯世禄,从所部麾下遴选补上。

拟定好名单后,报军机处。

另对侯世禄明发上谕,告诉侯世禄,宣府镇通敌案朕很愤怒,若是胆敢再出现类似的事情,那他这宣府镇总兵官就别当了。”

“臣领旨!”

王洽心情复杂,他没有料想到崇祯皇帝,直接从勇卫营、天雄军、侯世禄所部,挑选相应的将校,来补充那些空缺之位。

不过此举对国朝掌控宣府镇,无疑是增强了不少力度。

然王洽哪里会知道,崇祯皇帝之所以这样做,除了他所想到的那些,还有为后续进一步清理宣大两地,提前做些准备罢了。

随着户部这边,要在张家口堡再度重开榷场,明确榷场十三行,就充当走私销赃贸易前沿的宣府镇,那肯定还会有人不老实。

当前为了整体的局势,崇祯皇帝决定不再扩大范畴,但这绝不代表着对待贪官污吏,崇祯皇帝就不杀了。

等忠诚于自己的将领,真正掌控住宣府镇大局,再叫锦衣卫逮住把柄,那落网的那帮贪官污吏,无一例外必将全部干掉。

“王伴伴,周遇吉、曹伴伴他们,都没有向京城这边,呈递奏疏吗?”看着王洽离去的背影,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对王承恩询问道。

“皇爷,还没有。”

王承恩欠身道。

“过去这么长时间,两部人马都没任何消息,难道是出什么意外了?”崇祯皇帝放下茶盏,嘴上囔囔道。

对周遇吉、陈继盛他们的能耐,崇祯皇帝心里是清楚的,就八大晋商那点能耐,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

若是连一帮汉奸走狗,都没办法镇压的话,那周遇吉、陈继盛他们虎将悍将的称号,就算是败给了。

“皇爷…您说会不会是太原府那边,或者山西布政司等处,牵扯到这里面了?”王承恩微微欠身道。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所以朕从一开始,才会派曹伴伴亲去山西,不过对曹伴伴的能力,朕还是相信的。”

崇祯皇帝轻呼道:“希望这次的除贼行动,不要影响到山西的大局,若是叫肆虐陕西等处的流寇,大举进犯山西的话,那对国朝而言,并非是什么好事情。”

在崇祯皇帝的眼中,大明任何地方,都是利益犬牙交错,势力盘根错节的存在,尤其是那帮本地的官绅、地主,可谓是占着天高皇帝远的优势,在各地充当土皇帝作威作福。

崇祯皇帝的确想抄走八大晋商的累世家财,但他并不希望因为这一事情,导致山西整体的局势,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没有便捷通讯手段的大明,处在紫禁城的崇祯皇帝,唯有耐下心的等待结果了。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宋体楷书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偏大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女生逍遥软萌
语速
适中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上一章章节列表下一章>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