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陛下,此事恐引风波啊!
万卷经笥>历史>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92章 陛下,此事恐引风波啊!

第92章陛下,此事恐引风波啊!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九十二章陛下,此事恐引风波啊!

陈延生、李明忠他们,在天津打开了局面,叫撤卫设州事落实,那崇祯皇帝在朝堂上,就必须给天津带来利好风口,好叫天津腾飞起来。

由崇文门税关所开辟的关税新格局。

有宣府镇开设榷场事。

有改造京城事积攒的经验等等。

这些都是能进行复刻的。

倘若天津直隶州,能明确开海事,那以上诸多模式,都能在符合天津本土的前提下,逐一落实下来。

关税也好。

商税也罢。

乃至茶税、矿税等其他税收。

崇祯皇帝都要用自己的方式,一一给它落实下来,叫那一小撮群体,所牢牢把持着的利益,都给吐出来。

“毕卿啊,这些时日朝政繁杂,朕也没时间单独召见卿家。”稳坐龙椅的崇祯皇帝,看着毕自严说道。

“先前朕着卿家,在宣府镇谋划榷场事,进展的如何了?另外户部所谋新策,推进的又如何了?”

想叫天津实现开海,给国朝再增扩一项财源,那这件事情,崇祯皇帝不能直接提,要叫有司官员,呈递奏疏才行。

燃文

大明复杂的政治格局,叫崇祯皇帝明白一点,不要直接下场,去跟文官群体斗,那样有损天子威仪。

斗赢了,引来一片骂名。

斗输了,引来一片骂名。

被文官群体、清流、读书人,所把持着的舆情话语权,可不是那般轻易就能易主的。

“启奏陛下,宣府镇榷场事已定。”

毕自严作揖行礼道:“户部已选派官员,前去宣府镇治下张家口,组建有司衙署,榷场十三行亦筹建起来。

不过国朝毕竟搁置榷场已久,想要叫宣府镇所设榷场,能恢复往日的境遇,还需一定的时间。

至于户部所谋新策,都在稳步推进中,眼下春耕在即,即便想要见到成效,至少也需要半年的时间。”

对叫人揣摩不透的天子,毕自严的心里还是颇为顾忌的,毕竟说错了话,若叫天子给惩处了,那就不好了。

只是毕自严哪里知道,他在财政口的能力,是崇祯皇帝颇为认可的,是钦定的大明财相。

“嗯,跟朕所想的差不多。”

崇祯皇帝点点头说道:“不过朕相信毕卿的能力,户部交由毕卿专管,定然能给国朝分忧的。

对了毕卿,朕有件事情,要跟卿讲明。

天津那边的撤卫设州事,已明确下来,天津知州陈延生,天津将军李明忠,没辜负朕的期许。

天津是漕运枢纽,是拱卫京畿的门户。

朕觉得日后的天津直隶州,必须要好好发展起来,所以朕想叫毕卿,以户部的名义,叫天津行开海事。”

毕自严:“……”

果然是有事情。

怎么牵扯到开海上来了。

开海事,在国朝属于不好提,不便提的事宜啊。

看着毕自严那踌躇犹豫的神情,崇祯皇帝双眼微眯,心里暗暗道:‘看来受小农经济的惯性影响,大明对待开海事,虽说于隆庆朝开海了,但后续采取的态度,明显就是不支持,不反对,但是不要提的消极态度。

尤其是隆庆朝的开海,尽管解除了海禁,但是所构建的樊笼枷锁众多。

说是开海,实则就是想多一项税收渠道。

只可惜江南沿海地带,大批走私海贸的群体,根本就不缴纳关税。

这导致大批白银,虽说汇入大明,可是却多落到私人手里。

使得这帮既得利益群体,不是兼并土地,就是窖藏起来了。

反倒是国朝层面,并没得到太多好处。

面对各个不利因素的压迫,只能摊派三大饷,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解决眼前的麻烦。’

“陛下,这件事情若由户部提出,只怕会在朝中引起风波啊。”

毕自严犹豫再三,硬着头皮,作揖道:“天津是极为重要的地方,若是因为开海事,闹出什么乱子,恐对……”

“毕卿多虑了。”

崇祯皇帝出言打断道:“有陈延生、李明忠他们在天津,朕相信一个开海事,他们是有能力应对的。

这是朕所拟定的开海事细则,卿可以先看看。

按照朕的预想,若天津能行开海事,每年至少能为国朝,上缴数百万两的关税,这对户部来说,也是好事,不是吗?”

一旁候着的庞天寿,微微欠身,接过自家皇爷所递文本,踱步朝毕自严走去。

怎样的开海细则,能叫天津上缴这么多银子?

反倒是听闻此言的毕自严,此时心里却揣摩起来。

对开海事比较了解的毕自严,想不明白,什么样的策略,能征收这么多的关税银子。

“于天津直隶州明开海事……其一,特设天津海关,管辖天津开海事,其二,准许一应海商停靠,其三,准许西洋诸国海商,经停天津海港,其四……”

当看到崇祯皇帝所明开海细则后,毕自严双眸微张,脸色微变,心里却充满了惊意。

这哪里是开海啊。

这分明是全面放开海禁啊!

隆庆朝的开海事,毕自严是清楚的,但虽说放开了海禁,可是却有着诸多的限制,到了崇祯朝这边,干脆全部都放开了。

尤其是这些限制放开,还是作用到天津重地,若是闹出什么风波,或者西洋蛮夷生乱,那必然会冲击到京畿安稳啊。

“陛下……”

“毕卿,此事你就不必再劝了。”

崇祯皇帝打断了想劝谏的毕自严,站起身来,开口道:“眼下国朝内忧外患,若不设法积极开辟财源,叫国库变得充盈起来,一旦流寇和建虏反叛事,悉数爆发的话,那国朝将陷入到怎样被动的态势?

户部是掌管大明钱粮赋税的所在,毕卿更是朕倚重的良臣。

朕希望毕卿能考虑到朕所想,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朕会着内阁票拟着办的。

若有司有反对此事的,那朕就以中旨的名义,直接向天津直隶州颁布,命开海事,但一应的关税,悉数充入内帑。”

毕自严:“……”

崇祯皇帝此举,无疑是把户部和内阁,全都给架在火上烤了啊。加入书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宋体楷书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偏大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女生逍遥软萌
语速
适中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上一章章节列表下一章>错误举报